注释

紫陌(mò):指京城郊野的道路。

炎氛歇(xiē):指热气消散。歇:停息。

青萍:一种水生植物,即浮萍。

乱竹:吹乱竹丛。

萦(yíng):绕。

细流:指细细的水纹。

曳(yè):牵动。

泛:透出。妆楼:贵族妇女梳妆的楼阁。

不分:不料、想不到。

纨(wán)扇:细绢做的圆形扇子。[2]

白话译文

京城郊野的道路上热气消散,夜间里的浮萍在水中吹拂浮转。

竹叶由风吹而摇曳晃动呈现出疏朗的影子,风吹水池泛起涟漪,织出细细的水纹。

秋风吹动舞袖,香气四散,带着脂粉溢满了美人的妆楼。

想不到与君恩情断绝,在秋风已至时节作纨扇曲。

骆宾王的这首《秋风》诗,虽然并不十分优秀,但也通过作者精心的描绘,给人以一种审美的愉悦。

诗起首二句,写郊外景色的气候变化。京城郊野的大道上,炎炎暑气已渐渐消散,晚风吹得青萍在水上浮转。宋玉《风赋》中说:“风起于青萍之末。”即是说,秋风乃从青萍中生。此处点出青萍,即暗示秋风已起。如果说前二句还是粗线条轮廓勾画,而三、四句,则对具体事物作精细描写。竹叶由风吹而摇曳晃动,枝叶扶疏,风吹水池,泛起涟漪,波动不息。两个动词。“摇”、“织”,将风之动态作用,表现得极为传神。以上四句,侧重写自然界中物体,而后四句,则重点写入。

“飘香曳舞袖”,即秋风吹动舞袖,香气四散。本来是舞袖散发香味,在这里,诗人为了突出秋风的作用,故意说风吹动香气曳动舞袖。“带粉泛妆楼”,风带着脂粉溢满了美人的妆楼。此两句将诗中人物(女子)所处环境的脂香粉气渲染得极为浓烈,这就为结尾情感的表现作了较好的铺垫。

结尾,“纨扇”,出典于汉朝班婕妤之事。班氏失宠于汉成帝以后,作《团扇歌》(又名《怨歌行》)曰:“新裂齐纨素,鲜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常恐秋节至,凉飚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此诗即写了宫中女子始宠终弃的怨悱之情。而骆宾王诗中女性,在秋风已至时节,其遭遇、心境也同班氏一样,尽管外景尚好,内心则凄然。此诗作者并未着意于秋意萧瑟之刻画,而写了初秋时尚存的美好景色,以之与人物那凄凉的心境作一对比。作者刻画细腻,颇合女性心态。此诗辞采华丽,对称工整,还可见出六朝诗歌的藻绘余习。

《咏鹅》是初唐诗人骆宾王于七岁时写的一首五言古诗。 这首诗开篇先声夺人,“鹅!鹅!鹅!”写出鹅的声响美,又通过“曲项”与“向天”、“白毛”与“绿水”、“红掌”与“清波”的对比写出鹅的线条美与色彩美,同时,“歌”、“浮”、“拨”等字又写出鹅的动态美,听觉与视觉、静态与动态、音声与色彩完美结合,将鹅的形神活现而出。

小时候的骆宾王,住在义乌县城北的一个小村子里。村外有一口池塘叫骆家塘。每到春天,塘边柳丝飘拂,池水清澈见底,水上鹅儿成群,景色格外迷人。有一天,家中来了一位客人。客人见他面容清秀,聪敏伶俐,就问他几个问题。骆宾王皆对答如流,使客人惊讶不已。骆宾王跟着客人走到骆家塘时,一群白鹅正在池塘里浮游,客人有意试试骆宾王,便指着鹅儿要他以鹅作诗,骆宾王略略思索便创作了此诗。

骆宾王

骆宾王(约638—684),字观光,汉族,婺州义乌(今浙江金华义乌)人,唐代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又与富嘉谟并称“富骆”。 高宗永徽中,为道王李元庆府属,历武功、长安主簿。仪凤三年,入为侍御史,因事下狱,...

类似古诗词

清代 · 恽南田 

何处香车紫陌尘,枝枝斜堕落花津。

美人独立东风里,半为春愁翠黛颦。

清代 · 罗大佑 

晓风紫陌嫩晴天,杏子衫轻乍换绵。

似向石家楼畔醉,绿珠花底试秋千。

明代 · 陈继 

紫陌轮蹄蹴暖尘,野猿啼处尽游人。

相逢共道看花去,径草谁怜也得春。

明代 · 陈敬宗 

紫陌连清禁,彤楼接绛河。

九门星彩动,万井月华多。

宝炬通宵晃,鸾笙协气和。

臣民涵圣泽,齐唱太平歌。

现代 · 吴玉如 

紫陌华灯试比肩,垂杨几树碧笼烟。

雕璚镂玉浑闲事,旧恨新愁不可诠。

唐代 · 骆宾王 

紫陌炎氛歇,青蘋晚吹浮。乱竹摇疏影,萦池织细流。

飘香曳舞袖,带粉泛妆楼。不分君恩绝,纨扇曲中秋。

唐代 · 姚合 

紫陌起仙飙,川原共寂寥。灵輴万国护,仪殿百神朝。

漏滴秋风路,笳吟灞水桥。微臣空感咽,踊绝觉天遥。

宋代 · 赵光义 

紫陌红尘里,贪名利好争。

世情皆扰攘,大道甚纵横。

弦直终无曲,心邪自不平。

若能如遂意,复学法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