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⑴明皇:即唐玄宗李隆基。

⑵花萼楼:唐玄宗于兴庆宫西置,名花萼相辉,简称花萼楼。“玄宗时登楼,闻诸王音乐之声,咸召登楼,同榻宴谑。”见《旧唐书·让皇帝宪传》。

⑶紫衣:指宦官。《新唐书·车服志》:“以紫为三品之服。”《宦者列传序》:“开元天宝中,宦官黄衣以上三千员,衣朱紫千馀人。”

⑷大家:指皇帝。蔡邕《独断》:“亲近侍从官称(皇帝)曰大家。”

⑸爇(ruò):燃烧。

⑹海棠:一说指杨贵妃。《太真外传》:“明皇登沉香亭,召太真妃。于时卯酒未醒,侍儿扶掖而至,妃子醉韵残妆,钗横鬓乱,不能再拜。明皇笑曰:‘海棠春睡未足耶?’”

⑺霓裳:即《霓裳羽衣曲》。《乐府诗集》引《唐逸史》云:“罗公远多秘术,尝与玄宗至月宫,仙女数百,皆素练霓衣,舞于广庭,名曰‘霓裳羽衣’。帝默记其音调而还。明日召乐工,依其音调作《霓裳羽衣曲》。”

⑻知更宫女:宫中专管更漏,报告时间的宫女。铜签:铜铸的更签。《陈书·世祖本纪》:“每鸡人伺漏,传更签于殿中。乃敕送者必投签于阶石之上,令锵然有声,云‘吾虽眠,亦令惊觉也’。”

⑼共言:唐明皇说。共,敬词,以示恭敬或荣幸。

⑽愁成娇:害怕杨妃受寒而现出令人爱怜的娇姿。

⑾羯(jié)鼓:古代的一种打击乐器。相追续:指各种乐器竞相演奏。续,一作“逐”。《太真外传》:“上尝梦十仙子,乃制《紫云回》,并梦龙女,又制《凌波曲》。二曲既成,遂赐宜春院及梨园弟子并诸王。时新丰初进女伶阿蛮善舞,上与妃子钟念,因而授焉。就按于清元小殿,宁王吹玉笛,上羯鼓,妃琵琶,马仙期方响,李龟年觱篥,张野狐箜篌,贺怀智拍,自旦至午,欢洽异常。”

⑿“此时”二句:化用聂夷中《田家》诗:“我愿君王心,化作光明烛。不照绮罗筵,只照逃亡屋。”

⒀姑苏台:在苏州城外姑苏山上。《述异记》:“吴王夫差筑姑苏之台,三年乃成。周旋诘曲,横亘五里。崇饰土木,殚耗人力。官妓千人,上别立春宵宫,为长夜之饮。”

⒁江都宫:隋炀帝在江都郡(今扬州市)的行宫。《隋书·炀帝纪》:炀帝曾征萤火数斛,“夜出游山放之,光遍岩谷”。唐宋人多以放萤为江都事。《唐诗鼓吹》载李商隐《隋宫》诗注引《广陵志》:“扬州有炀帝放萤苑。”今扬州古迹仍有隋萤苑。

⒂一般:一样。《唐摭言》载,刘虚白举进士,帘前献诗曰:“二十年前此夜中,一般灯火一般风。”诗中说唐玄宗与前代因荒淫亡国的夫差、隋炀帝一样。

⒃烽火:本指古代报警的信号,后指战乱。《太真外传》:“天宝十四载十一月,安禄山反幽州。……十五载六月,潼关失守,上幸巴蜀。”

⒄蜀道归来客:指唐玄宗。长安收复后,玄宗自蜀中回京,故称。

⒅南内:即兴庆宫,以其在蓬莱宫之南,故名。明皇自蜀归后居于此。《太真外传》:“上皇既居南内……至德中,复幸华清宫,从官嫔御,多非旧人。上于望京楼下,命张野狐奏《雨淋铃》曲,曲卒,上四顾凄凉,不觉流涕,左右亦为感伤。”

⒆返魂人:指杨贵妃。杜甫《哀江头》诗云:“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白居易《长恨歌》:“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⒇“梧桐”句:用白居易《长恨歌》“秋雨梧桐叶落时”句意。

白话译文

华萼相挥楼头的太阳刚下山,宦官已经催促锁上宫门。

皇上今天晚上在西园设宴,高高燃起银盘上的百枝火。

喧闹得连海棠睡不安稳,灯光照着红妆显得更加分明。

整个庭院灯火辉煌像春雾一样,看不见空中还有月亮。

刚谱成的霓裳羽衣舞正尝试弹奏,内使不断叫换蜡烛。

负责时间的宫女报告铜签,歌舞正欢不要催促才夜半。

皇上说今夜要大醉并通宵,明天暂且让大臣不用上朝。

只是担忧风露渐冷,妃子受寒而现出令人爱怜的娇姿。

琵琶羯鼓各种乐器竞相演奏,皇上白天欢乐不会满足。

这个时候还有什么时间化成光明烛,去照耀逃亡百姓的小屋。

想当年夫差在姑苏台上长夜欢歌,隋炀帝在江都宫里放飞萤。

这是一样的行乐不知道限制,战乱突然发起那又该怎么办呢?

可怜皇上成了蜀中的归来客,在兴庆宫内晚景凄凉头发全白。

孤灯再照也见不到返魂人,深秋夜里雨打梧桐显得更加萧瑟。

这是一首题画诗,极意描写唐明皇沉湎酒色,忘怀国事,终于酿成安史之乱。诗人不仅描摹了图中的状态,而且缘此发表了自己的见解。诗写的是历史题材,但含有针砭时弊,讽喻封建统治者的新意。

全诗分两大部分,从开头到“白日君心欢不足”写图上的宴乐情况,以下部分为诗人就画面所发的感慨。

第一部分按游前、游时、游后的时间顺序组织题材,写得流光溢彩、声沸人迷,把明皇的荒淫之状作了全景曝光。写游前,紧扣着个“急”字,表现唐明皇的急不可耐,宫人们的急于应承。“花萼楼头日初堕,紫衣催上宫门锁。”诗人落笔于花萼楼,因该楼在兴庆宫之西,系落日的方向,且该楼署为“花萼相辉之楼”,为诸王作乐寻欢之所。“日初堕”,时值傍晚,紫衣宦者就“宫门锁”,明皇的急切、宦者的匆忙,从这时间与动作的紧迫上透露了出来。于叙事之中写人物心理,由其行而见其心,言简意丰,事明意显。写游时,一以灯火渲染气氛。夜游西园,灯火辉煌是一明显特点。诗人写园中灯火,先行直叙“高爇银盘百枝火”,“百枝”言其多;“银盘”承托,映其光;“高爇”显得场面大。写烛多光亮,既表现了夜游的场景,又烘托了游乐的气氛。再从两个侧面写灯光,一是从“亮”的角度说:“海棠欲睡不得成,红妆照见殊分明。”此句通常注释都引《冷斋夜话》中《杨妃外传》中的一段记载:“明皇登沉香亭,诏妃子,妃子时卯酒未醒。命力士从侍儿扶掖而至。妃子醉韵残妆,钗乱鬓乱,不能再拜。明皇笑曰:‘是岂妃子醉耶? 海棠睡未足耳。’”照此,海棠系指杨贵妃。海棠如醉美人的粉面飞霞,或贵妃似海棠红晕泛光,形象固然很美,比拟也熨贴。可是这却和“海棠欲睡不得成”不合。红烛高烧,杯盘交错,丝竹并作,轻歌曼舞之时,正是贵妃兴酣之际,岂会“欲睡”?这里“海棠”仍以指花为妥。以拟人化方法说海棠欲睡,而游人喧闹使之“欲睡不得成”,反衬欢腾声势之烈。高启诗中以海棠睡不成显示黑夜如白昼,同时又以“红妆照见殊分明”点染了园中景色。一是从“雾”的角度言,“满庭紫焰作春雾,不知有月空中行”。春雾固然有实写之意,而诗人说是“满庭紫焰”化成的,“百枝火”所以成了“紫焰”,则侍众之多可见。《新唐书·车服志》:“以紫衣为三品之服。”《宦者传序》:“开元天宝中,宦者黄衣以上三千员,衣朱紫千余人。”诗中先写“紫衣催上宫门锁”,这里讲“紫焰”,足见侍者犹如团团紫雾了。诗人由灯火的“亮”、人影的“雾”把夜游图上的热烈气氛和盘托出。二是写游时,以时久烘托情浓。唐明皇耽于玩乐,经久不衰,通宵达旦。夜愈深他们兴愈酣,时愈久他们情愈浓,“内使频呼烧烛换”,蜡烛要频频更换,这时还只是“新谱霓裳试初按”,可见持续时间之长。“知更宫女报铜签”,掌管更漏的宫女把报更的铜签铿然掷地,已是“夜方半”,还说不要催促歌舞,已是风露渐欲冷了,妃子愁衣薄,不胜晓寒,仍无罢意,“共言醉饮终此宵,明日且免群臣朝。”活画出唐明皇耽色误国的荒淫生活。诗人就是这么彩绘了明皇的行乐图。以上是诗人把《明皇秉烛夜游图》平面的画面立体化,无声的画面有声化,含意的画面明朗化,以语言手段描绘了一幅明皇秉烛夜游图。

诗的后面部分是议论。高启谴责唐明皇的沉酣酒色,忘怀国事,引用适切的古人古事来作议论,文字承接榫合,比拟熨贴合度,警人眼目,发人深省。“此时何暇化光明,去照逃亡小家屋。”晚唐聂夷中《咏田家》诗:“我愿君王心,化作光明烛,不照绮罗筵,只照逃亡屋。”诗人反其意而用之,说明皇醉饮终宵,哪有心思想到贫苦受难的老百姓呢。“姑苏台上长夜歌,江都宫里飞萤多。”吴王夫差筑姑苏台,立春宵宫作长夜饮,结果为越所亡;隋炀帝于江都宫里放萤火取乐,也以覆亡告终。唐明皇如此豪饮娱色,荒政误国,自然免不了乱起奔蜀,酿成悲剧。诗人将唐明皇和夫差、杨广相比,指出“一般行乐未知极”必然导致国破家亡。

这首题画诗,也是咏史诗。诗人以古人古事作为后人的鉴戒,说明了统治者不顾人民死活,只求自己享乐,乐极必然生悲。清代吴乔说:“古人咏史但叙事而不出己意,则史也,非诗也。”(《围炉诗话》)此诗作者的旨意全由最后的论中托出。叙与论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叙是论的基础,论是叙的升华,叙为论用,论从叙出,由感性到理性,从形象到议论,结合得紧密无罅。

全诗虽然分为叙写与议论两部分,可是都粘附在“秉烛夜游”的主轴上。叙述部分固然由亮、雾、久几方面写了夜游,议的部分也以“长夜歌”、“飞萤多”切紧夜游致祸来写,更使全诗气脉贯通,浑成一体。高启这首诗明显地受白居易《长恨歌》的影响,但主题集中、剪裁得当,又有别于《长恨歌》,这也是大量关于唐明皇、杨贵妃题材的诗作中,此篇以其独具个性而赢得地位,且为后人所乐道的原因。

《兵后出郭》是元末明初诗人高启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首联写诗人于战后信步出城,见城外的景物转眼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颔联写军队已经撤走,留下废弃的营垒,进一步从侧面来写战争造成的破坏;颈联写城头上悲凉的角声时时鸣起,江面上漂着片片白帆;尾联写诗人之感慨:没想到当年吴王宫殿变成废墟事,又在旧地重演。全诗表达了诗人对遭受战乱的百姓的真切同情和对不义战争的强烈谴责,语调沉郁,且以虚写实,有无限的题外之意。

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张士诚于江浙一带建立政权,自称吴王。后屡为朱元璋所败,疆土日蹙。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吴地政权被朱元璋的部将徐达、常遇春等摧毁,张士诚被装进囚笼押解建康,几天后在囚室中自缢死。之后,高启作此诗,怀古伤今。

高启

高启(1336-1374),汉族,元末明初著名诗人,字季迪,号槎轩,长洲(今江苏苏州市)人。元末隐居吴淞青丘,自号青丘子。高启才华高逸,学问渊博,能文,尤精于诗,与刘基、宋濂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又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当时论...

类似古诗词

现代 · 谢龙升 

艳阳桃李足芳辰,往事空教忆古人。

李白夜游曾秉烛,郑愚颠饮欲伤神。

金花玉蕊随人折,塞北江南任客瞋。

尘世繁华一春尽,天香国色总沈沦。

现代 · 林英男 

雾霏浓,康园秉烛,梦入寒食。萧索榕荫淅淅。迷濛茵草霭白。沁十八铜人香汗黑。灯昏色、漠漠岑寂。正缟素苍茫弥无极。乱蛙鼓声逼。凄恻。北邙岁岁愁织。对偃月残云,梨花雨、一片霜泪溢。

看木落萧萧,红殒狼藉。土中血碧。听藓碑叶走,厉魂声立。冷露啼烟山鬼泣。阴阳绝、难留恨魄。死生别、回肠悲更直。门钝、不悟前因,觅不得,三生石上头颅击。

魏晋 · 陆机 

和风习习薄林。柔条布叶垂阴。鸣鸠拂羽相寻。仓庚喈喈弄音。

感时悼逝伤心。日月相追周旋。万里倐忽几年。人皆冉冉西迁。

盛时一往不还。慷慨乖念凄然。昔为少年无忧。常恡秉烛夜游。

翩翩霄征何求。于今知此有由。但为老去年遒。盛固有衰不疑。

长夜冥冥无期。何不驱驰及时。聊乐永日自怡。赍此遗情何之。

人生居世为安。岂若及时为欢。世道多故万端。忧虑纷错交颜。

老行及之长叹。

宋代 · 周邦彦 

对宿烟收,春禽静,飞雨时鸣高屋。墙头青玉旆,洗铅霜都尽,嫩梢相触。润逼琴丝,寒侵枕障,虫网吹黏帘竹。邮亭无人处,听檐声不断,困眠初熟。奈愁极频惊,梦轻难记,自怜幽独。

行人归意速,最先念、流潦妨车毂。无奈向、兰成憔悴,乐广清羸,等闲时、易伤心目。未怪平阳客,双泪落、笛中哀曲。况萧索青芜国,红糁铺地,门外荆桃如菽。夜游共谁秉烛?

宋代 · 葛长庚 

飞尽桃花片。倚东风、高吟大啸,开怀消遣。芍药牡丹开未遍。不道韶华如电。无心向、小庭幽院。秉烛夜游虽不倦,奈一番、风雨花容变。春去也,无人见。

何处莺莺啼不断。探後园、红稀翠减,青稠绿满。蝶在花间犹死恋。早有行人摇扇。故自要、与春为饯。笑指白云归去好,对夕阳、泻酒凭谁荐。柳深处,有双燕。

宋代 · 程俱 

燃膏飞控逐流光,露溢金盘乐未央。

拟跨八龙穷辙迹,谁令一马向铜梁。

明代 · 唐寅 

樽酒前陈,欲举不能。感念畴昔,气结心冤。

日月悠悠,我生告遒。民言无欺,秉烛夜游。

昏期在房,蟋蟀登当。伐丝比簧,庶水忧伤。

忧来如丝,纷不可治。纶山布谷,欲出无岐。

炯炯若穴,萤萤莫绝。无言不疾,鼠思泣血。

霜落颿飘,鸦栖无巢。毛羽单薄,雌伏雄号。

缘子素缨,洒扫中庭。踯踯躅躅,仰见华星。

来日苦少,去日苦多。民生安乐,焉知其它。

明代 · 唐寅 

一年三百六十日,春夏秋冬各九十。

冬寒夏热最叹当,寒则如刀热如炙。

春三秋九号温和,天气温和风雨多。

一年细算良辰少,况且叹逢美景何。

美景良辰淌遭遇,又有赏心并乐事。

不烧高烛照芳樽,也是虚生在人世。

古人有这达矣哉,劝人秉烛夜游来。

春宵一刻千金价,我道千金买不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