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⑴棠梨:蔷薇科,落叶乔木,春天开花,白色。社:此指社日,古代祭拜社神(土地神)的节日,分春秋两社。

⑵敢说:岂敢说。谷贱伤农:指丰年米多,商人压低米价,农民们因此受到损失。

⑶崖州:宋代辖境相当今广东崖县等地,治所在宁远(今崖县崖城镇)。窜:放逐。酷吏:指秦桧死党酷吏曹泳,绍兴二十五年(1155)十月,曹泳被免除户部侍即代理尚书兼知临安府的官职,贬逐到新州(今广东省新兴一带),二十六年正月,命移崖州编管。

⑷湖南:宋代荆湖南路的简称,今属湖南。卧龙:本指三国时蜀相诸葛亮,这里借指宋杭金名将张浚。张浚因为主张杭战,屡遭秦桧排挤,绍兴二十五年十二月,秦桧已死,张浚仍被贬在湖南的郴州。

⑸廊庙:庙堂,指朝廷。

⑹书生:陆游自指。侯封:封侯。

白话译文

棠梨花儿开了,社酒已酿得浓浓,四面的村子里,到处是鼓声冬冬。只求麦子熟了,能吃上几顿饱饭,又怎敢议论,说谷价贱了会伤我田农!如今酷吏曹泳被放逐到万里外的崖州去了,可湖南张浚什么时候才能被再度起用?只愿有众多的忠臣贤士云集在朝廷,我这书生便是穷困而死,也胜过侯王升封!

这首诗和同期所写的《夜读兵书》等诗一样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开头两句生动地描写春社日农村的热闹景象。三四句突然转折,写农民只不过暂且祈求麦熟能吃饱饭,不能再说谷践伤农。这样写,含意深刻,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的深厚同情。接着,由此联想到该窜逐那些残害百姓的贪官污吏,同时希望朝廷尽快起用抗战志士张浚,使天下贤才能云集朝廷,让有才能的贤人来治理国家。结尾两句进一步表明诗人的强烈愿望:只要天下贤人都能云集朝廷,国家中兴有日,即使自己穷死山村亦胜于封侯。充分表现了诗人不计一己之穷通崇高的精神境界。

诗人用“棠梨花开”起兴,塑造了一幅春枕日的美好景像,继而又用“杜酒浓”,“鼓冬冬”作更细致的描绘,反映容社日的欢乐、热闹。这种从视觉、嗅觉、听觉三个角度来表现的方法,是古代诗人常用的艺术手法。

《月下醉题》是南宋诗人陆游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前四句用“黄鹄”事起兴,写闲居情况。后四句写闲居心情,以仰慕李广与要离明志。这首诗对仗工整,呼应自然,典故的引用使语意达观、含蓄。

这首诗作于淳熙三年(1176年),诗人时年五十二岁。这一年六月,作者被罢四川制置使司参议之职,以主管台州桐柏观的名义领祠禄,仍留成都。这首诗即为抒发壮志难酬,罢职闲居的感慨而作。

陆游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

类似古诗词

清代 · 叶小鸾 

昼长人静沉沉,绿杨正袅深深院。画帘低映,薄罗无暑,汗消珠钏。兰畹香消,湘筠影瘦,翠阴遮遍。听莲歌处处,悠扬逸韵,半入水风烟片。

一霎雨馀明净,晚云如黛花如钿。舟移萍乱,芳香袖惹,媚风轻扇。一色红妆,千重翠盖,参差江面。更堪怜、归路平波杳杳,夕阳斜见。

现代 · 张慎仪 

枯柿翻风,残梅溅雨,黄昏不住啼鸮。问卜琼茅,酸辛知是今朝。卅年欢戚皆成幻,细思量、怎不魂销。甚潘郎,皤然老矣,有涕如潮。

逢逢腊鼓催年亟,正鸾离珠镜,凤惨玉箫。杳杳泉台,酒从何处来浇。痴情欲把哀弦诉,算哀弦、诉也无聊。尽灯前,四卷楞伽,诵到深宵。

宋代 · 喻良能 

都城西头二月尾,湖水平堤縠纹起。

南北山光罨画中,浅深草色裙腰里。

群仙领客泛艅艎,黄帽劈波惊鰋鲤。

中流剧谈闻两岸,阖坐题诗动盈纸。

如渑自足醉朋从,馀沥犹能沾走史。

当年曲水迹已陈,此日渼陂欢莫拟,

蹇予小疾独不至,诗伯索诗殊未已。

笔已老矣何能为,但诵西湖比西子。

宋代 · 杨万里 

正月一度游玉壶,二月一度游真珠。

是时新霁晓光初,西湖辞状无遗余。

君王予告作寒食,来看孤山海棠色。

海棠落尽孤山空,湖上摹糊眼中黑。

夜来三更湖月明,群仙下随嬉殊庭。

东坡和靖相先後,李成郭熙在左右。

崇日捧砚大如箕,大年落笔疾於飞。

磨墨为云洒为雨,湖波掀舞山倾欹。

尽作西湖烟雨障,今晨挂在孤山上。

同来诸彦文章公,不数钱起兼吴融。

何如玉船一举百分满,一笑千峰烟雨散。

元代 · 方回 

十岁端平旧丙申,元贞重见丙申春。

几灾几难到今日,诸父诸兄皆古人。

未及悬车官已解,不能负贩子俱贫。

细思多少同庚者,地下先埋富贵身。

宋代 · 方岳 

淝水风声欲破苻,文城雪意趁禽吴。

诗筒拟醉玉跳脱,捷羽已飞金仆姑。

剡曲但能乘兴逸,灞桥仅不负诗癯。

那知莫俯文书外,更解飞琼打阵图。

宋代 · 张嵲 

今朝今撤窗前栅,决眦双凫没绮塍。

便是提封无限界,不忧闽陌误东陵。

宋代 · 张九成 

春来寻胜事,此兴亦何军。

夜雨乱江渌,朝花褪日红。

雷声惊岭北,云气涨溪东。

蓑笠冲泥去,谁知与我同。